当前位置:卓创资讯 > 油脂网 > 综合 > 宏观经济 > 正文
宏观微观察25:三驾马车动力问题的讨论
卓创资讯 刘新伟 编辑于 2023-05-17 09:11:16
收藏

【导语】4月份经济数据公布,一季度数据中的几个矛盾点依旧存在,三驾马车中消费表现最为突出,出口面临较大收缩预期,投资回落最为明显,三驾马车未来动力如何?能否带动经济稳增长?

关于通缩的讨论:火爆的消费为何带动不了价格的上涨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4月份CPI同比增长0.1%,涨幅继续收窄,PPI同比下降3.6%,降幅继续走阔。从环比看,4月CPI环比下降0.1%,PPI环比下降0.5%。


物价是经济短周期波动的滞后指标,按照过往经验现实,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有需求驱动,物价会跟随需求变化而变化。市场关于通缩的讨论较多,央行,统计局也下场参与讨论,统计局在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上表示“目前中国不存在通缩情况 下阶段也不会出现通缩”;此前央行15日发布的报告称,“当前我国经济没有出现通缩。中长期看,我国经济总供求基本平衡,货币条件合理适度,居民预期稳定,不存在长期通缩或通胀的基础。”

通缩是一种货币现象,它通常是由于货币供应量不足或需求不足所引起的。当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减少,人民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之下跌,造成通货紧缩。长期的货币紧缩会抑制投资与生产,导致失业率升高及经济衰退。

之所以有关于是否陷入通缩的讨论,其背后是对当下和未来经济发展不同的思考,所引用的经济学观点因流派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判断。

显然,从数据看到的价格下降并不是货币发行量不足所带来的。从社融数据看,当前我国流通中的货币数量是充足的,“元”没有问题;价格下降核心的问题在于“吨”,消费不足是关键,尽管社零数据呈现爆表状态,但仍不能掩盖当下消费不足的问题。

消费的三个主体,居民端消费呈现去杠杆状态,体现在短期及中长期信贷不足;政府端面对债务压力,购买行为不足,体现在基建投资增速连续两个月放缓,疫情虽然已经渐行渐远,但大疫三年消耗的政府财政储备却还需要时间修复;企业端,房地产企业投资不足,房地产各项代表消费端的数据整体性下滑,而供应数据则创新高。国企是投资主力,投资增速明显高于民间投资。

社零消费仅仅是消费浅表体现,4月份18.4%的增速不可谓不火爆,但依旧掩盖不了需求端整体复苏不足的现状。

固投数据不佳:对未来需求的预期待提升

1-4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47482亿元,同比增长4.7%(按可比口径计算,详见附注7)。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79570亿元,同比增长0.4%。从环比看,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降0.64%。

总的来看,固定资产投资整体呈现正增长状态,但增速在放缓。其中民间投资增速明显低于国有企业投资增速,1-4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为79570亿元,同比增长0.4%,远低于国有控股固定资产投资9.4%的增速。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3199亿元,同比增长0.3%;第二产业投资45675亿元,增长8.4%;第三产业投资98609亿元,增长3.1%。第一产业的投资整体低于其他行业,第二产业投资增速为8.3%,远高于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

第三产业中,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8.5%。其中,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4.0%,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10.7%,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5.8%,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4.7%。基建全口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9.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总体领先。

1-4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35514亿元,同比下降6.2%,是所有行业中投资数据表现最差的一项,且房地产投资增速连续13个月下滑。


从固定资产投资数据角度看,投资增速整体呈现回落状态。固定资产投资是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增长的前提保证,是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一方面,投资是社会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需求的总量和结构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另一方面,投资又是增加社会总供给的重要途径,通过增加投资能扩大社会生产能力。需求拉动作用通常直接表现在投资增长和经济增长的同期数值中,供给推动作用则有一定滞后期。

投资波动会导致经济同向波动,它与总产出之间存在着乘数效应。当投资增加时,会立即增加对投资品的需求,增加投资品生产企业的产量,就业就会提升,居民收入增加,有利于促进消费需求的增加,从而使社会总产出成倍增加;反之,则相反。投资与经济增长是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

背离的出口:4月份国内出口延续韧性

4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34347亿元,同比增长8.9%。其中,出口20265亿元,增长16.8%;进口14081亿元,下降0.8%。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6184亿元。1-4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133232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出口76729亿元,增长10.6%;进口56503亿元,增长0.02%。1-4月份,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5.8%,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2.9%,比上年同期提高4.6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增长10.5%,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7.9%。


尽管国内出口市场表现表现出强韧性,但数据背后部分源于去年同期的低基数效应。2022年4月,疫情在上海等地集中暴发,导致去年4月出口同比明显回落、仅为3.5%,较3月回落10.8个百分点,该读数对今年4月的出口形成了一定支撑;将2023年出口数据两年复合处理后,4月出口同比为6.0%、3月为14.5%,较3月回落了8.5个百分点。

2023年全球经济面临衰退风险,这一点首先从外贸市场的表现能够反映出来,韩国出口数据为全球外贸市场的晴雨表,自2021年5月份开始,韩国出口增速见顶回落,并增速开始整体下滑,自2022年10月份之后出口数据开始转负。

中国出口数据基本上也是同时间开始回落,中国外贸出口数据总体保持韧性,有工业生产恢复后补发前期订单的需求,有2022年同期基数较低的原因。出口环境其实总体不佳,这是基本的事实。出口数据的韧性与制造业经理人指数中所反映出来的新出口订单指数连续两个月回落,其中4月份的数据为47.6%,较上月回落2.8个百分点,在经历2-3月两个月处于荣枯线上之后,再度落入收缩区间。

总结:三驾马车动力依旧不足,期待新的需求刺激

当前三驾马车中动力最为充足的是消费场景中的线下消费场景,如餐饮,旅游,娱乐等,可选消费中汽车,家电、地产表现依旧不佳,这也是消费低于预期的主要原因;而投资数据整体表现不佳,亦对当下的需求构成负向约束,对未来供应形成约束;出口方面,面临最大的下行压力,但当下表现整体相对具有强韧性,在全球外贸蛋糕收缩的背景下,出口的韧性或难以持续。

4月份的数据,充分反映市场价格所表现出的“弱需求”特点,价格下行是应有之义。进入5月份之后,生产端主动调整的意愿显著增加,供需失衡的状况正在逐步修复。在需求“做减法”的大环境中,控制产量依旧是重中之重。

油脂价格指数: 1038.61↓0.17
油料价格指数: 1168.66↓0.11
`